珠博新闻详情
珠博新闻
首页 > 珠博新闻 > 珠博新闻详情
吉金海昏丨刘贺墓出土的五铢钱分哪几种?
时间:2025-08-18 16:07:30 浏览次数:75

海昏侯刘贺墓园出土青铜器 5000 余件(套),质精器美。“吉金海昏”带您一起认识刘贺墓园出土青铜器,走近文化和艺术绽放异彩的海昏侯国。

刘贺墓北藏椁五铢钱堆积如山,高约1.3米,共出土五铢钱10余吨、约500万枚,包括郡国五铢、元鼎五铢、昭帝五铢和宣帝五铢,郡国五铢数量极少,绝大多数为三官五铢。相当一部分钱串系有封检,钤(qián)有“昌邑令印”封泥,木匣上有墨书文字“海昏侯家钱五千”,内有一串五铢钱, 共5000 枚,每1000 枚之间打一个绳结作计数标识,表明相当一部分五铢钱是从原昌邑王国带入海昏侯国,是刘贺受赐原昌邑王国财产的极好脚注。因此在刘贺被封为海昏侯时,刘髆父子、两代昌邑王30多年所积攒的财物都被带到了海昏侯国,海昏侯国因此就拥有了其他列侯都无法比拟的巨额财富。他死后,海昏侯国被废,昭示王侯身份的物品不能被子女继承,只能深埋地下,这便是刘贺墓出土铜钱居汉墓之首的主要原因。徐龙国先生在古钱币史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西安上林三官铸钱遗址出土铭文钱范,归纳出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上林三官五铢钱的基本特征,我们认为是可信的。依据这一最新成果,刘贺墓出土五铢钱大致可以分为四型。

▲五铢钱出土场景

▲昌邑木封检


A型,元狩五铢,又叫郡国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字体粗壮,“五”字交笔斜直或有弯曲,“铢”字“金”旁头较小,似箭镞,“朱”头方折。正面有轮无廓,背面则轮廓俱备。钱径2.5厘米、穿径0.9厘米,重约3.5-4克。由于各郡国铸造技术水平有高低,铜矿的成分有差别,所以铸成的五铢钱差别很大,轻重不一,大小不等,制作工艺参差不齐,有的工艺粗糙,或钱文模糊,或钱廓留有毛刺,有的与半两一样,背平无轮廓,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者;字体结构、笔划大小粗细、笔锋及防伪记号多样,有穿上半星、穿下半星、穿上横廓、穿下横廓、四角决文等几十种记号;更有错版五铢,“铢”字的“金”旁或倒写,或笔画残缺。刘贺墓西藏椁1件漆笥内出土阴刻隶书“昌邑”款五铢钱滑石范,系铸钱母范,钱径2.5厘米,与出土五铢钱合范,应该是原山阳郡设在昌邑城铸钱作坊所使用的石范,后来成为刘贺的藏品,是山阳郡铸造五铢钱的物证。

▲A型 郡国五铢钱

▲昌邑五铢钱滑石范

▲A型 错版郡国五铢钱


B型,元鼎五铢,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铜质优良,铸造工艺精美,内外廓坚挺匀称。钱文篆书阳文“五铢”两字,严谨规矩,笔画粗细一致,“五”字交笔较直,呈三角形,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略向内收。“铢”字的“金”旁头部呈三角形,下划为四竖线,“朱”旁头部方折,下垂笔圆折,头和尾与“金”旁齐平。钱径2.5厘米、穿径 1厘米,重约3.5克,廓厚0.15—0.2厘米,宽0.1—0.14厘米,深峻平整,连接钱肉的一面垂直。穿孔记号主要为穿上横,也有无记号或穿下半星、穿上半星、四角决纹者。

▲B型 元鼎五铢钱

关于上林三官五铢,在《史记·平准书》及《汉书·食货志》中几乎相同,均载 :“其后二岁(即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 刘贺墓出土大量带有“昌邑令印”木封检的A型五铢钱,其中相当一部分铸工粗糙,质量差,甚至有错版者,说明元鼎五铢钱发行后,原有的郡国五铢钱并没有全部销毁,“昌邑令印”木封检足以证明其在刘贺生活的昭、宣时期仍然在市场流通,且是合法地流通。另有一些“郡国五铢”式五铢,按过去的鉴别标准,应该归入郡国五铢钱,但铸造精工,钱文规范,与过去总结的元鼎五铢特征相比,外观上除特殊记号外,并无二致。此类五铢钱与西安上林三官铸钱遗址出土早期钱范带有四角决纹和穿下星 2 种记号或无记号的现象可互证,说明元鼎年间早期所铸五铢,仍保留了少数几种记号,刘贺墓出土B型五铢钱,为我们认识元鼎五铢钱提供了大量珍贵实物资料。


C型,昭帝五铢,大小和三官五铢相同,铜色深红,铸造技术比三官五铢略显粗糙,记号只有穿上横一种。钱文“五”字变化较大,一般字形瘦长,“五”字两边交笔缓曲,两股末端有明显的收敛,上下横有的较长,与外廓相接;“铢”字“金”旁头部呈三角形,略低于“朱”旁,下划为四竖线。“朱”旁头部方折,下垂笔圆折。

▲C型 昭帝五铢钱


D型,宣帝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笔锋挺拔秀丽,“五”字交笔弯曲,一般上横、下横超出交笔末端之外,呈两个子弹相对形。“铢”字的“金”旁头部呈等腰三角形或箭镞形,下划多为四点,略低于“朱”旁,“朱”旁多数上折下圆,也有少数上、下均方折或带圆意。钱径约2.5厘米、穿径1厘米、廓厚0.15厘米,重约3.4克。

▲D型 宣帝五铢钱


*本文节选自彭明瀚:《吉金海昏》



来源:海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