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快线(迎宾路支线)工程项目南起梅华东路与迎宾北路交叉口,道路向北敷设,往东设置隧道穿越凤凰山后,采取桥梁上跨香山湖公园东入口、大镜山社区公园、溢洪道等,终点以隧道形式接入兴业快线(北段)工程,以及在起点路口北侧设置1座人行地道,路线全长约1.7Km,其中地面道路段约0.25km、隧道段约1.0km、桥梁段约0.45km,路基标准断面宽度为56.5米,总调查面积为96050平方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和广东省文物局《关于对兴业快线(迎宾路支线)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文物考古工作的通知》(粤文物函[2018]252号)等规定,2018年10月29日~11月19日,珠海市博物馆派出由专业考古人员组成的考古组对该项目用地沿线陆域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考古人员自西南向东北从迎宾北路与梅华东路交叉口处开始,沿兴业快线(迎宾路支线)工程沿线开展了徒步踏查,其中隧道(南段)口外约250米长为人工平整的丘陵带,此处地表项目用地范围内踏查时未发现古代文化遗存;在南隧道口,即白沙岭土名老虎口的左侧发现一处年代不详的夯土建筑遗迹F1;在白石岭东边的石牛岭与磨石岭之间的花岗岩石山间凹地上分布有清代的石溪摩崖石刻群、鲍俊墓和“惜字社”遗址。其余地段地表在踏查时未发现古代文化遗存。
1.夯土建筑遗迹F1
位于白沙岭老虎口左侧半山腰处,即隧道(南段)入口处左侧山坡上,GPS坐标N22°17′12.9″,E113°32′33.0″(测点位于大门中点),坐西北朝东南,大门位于F1基址南边,南偏东10°,大门外为一条上山小道,小道南侧为一山涧溪流,至今仍为潺潺溪流,水清可饮;F1东侧依山坡,北侧为老虎口陡坡,西侧位于斜坡上。F1共两间,夯土沙墙直接筑于地面上;大门宽136厘米(含两侧墙倒塌部分),左侧南墙残长243厘米,右侧南墙残长220厘米,残存最高处67厘米,墙宽26厘米,东西墙长510厘米,内墙残存两段,长均约30厘米。地面经清理,有现代水泥平铺的痕迹,疑似现代所为,未发现任何遗物。
2.石溪摩崖石刻群
石溪摩崖石刻群位于香洲区翠香街道办山场村石牛岭山溪中,刻于1831至1879年,GPS坐标N22°17′18.0″,E113°32′32.0″(测点位于“石溪”石刻下方)。
该石刻群是清代岭南著名书法家、诗人鲍俊与香山及相邻地区文人墨客仿效兰亭雅集,泼墨挥毫的题字、题诗。在沿溪周围的岩石上,已发现的有32处,阴刻,以行书为主,也见楷书和隶书,颇具艺术价值,尤其是“鹅”、“莲岛”、“石溪”等大字独具匠心,是研究鲍俊及当时岭南书法艺术的重要史料。2002年7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3.鲍俊墓
鲍俊墓位于石溪(石溪摩崖石刻群文物标志牌西侧50米处),GPS坐标为N22°17'16.9" E113°32'42.5",夫妻合葬土堆墓,坐西北向东南,1987年因基建迁坟,在山场村蛇地发现后迁葬于此。墓地长5.3米,宽3.8米,占地面积20.1平方米。坟茔前有墓碑一通,底宽81厘米,高140厘米,青石碑刻,镶于砼内,阴刻隶书,“鲍俊之墓”。碑前为1988年4月5日立的墓志铭,阴刻楷书,刻于长80厘米,宽64厘米,厚20厘米的青石板上。正文200余字,记载了鲍俊生卒年月及主要生平事迹。
鲍俊(1797~1851),字宗垣,号逸卿,清道光三年(1823)进士,别号石溪生。他少怀大志,通涉经史,勤奋苦学,十五、六岁读唐诗宋词,学做诗词、对联,25岁中举人后,翌年上京会试,得进士,曾授翰林院庶吉士、刑部山西司主事。
鲍俊工诗、词、画,尤其是书法变化多姿,清新古朴,自成一派。中年后由于在官场上遭排挤,辞官回乡。鲍俊墓对于研究鲍俊生平有重要价值。2013年7月2日香洲区人民政府公布为香洲区不可移动文物。
4. “惜字社”遗址
“惜字社”遗址位于位于香洲区翠香街道办山场村石牛岭山溪石溪磨牙石刻群中,GPS坐标为N22°17'19.1" E113°32'40.4"。现遗存夯土墙两段:第一段残长1.9米,宽4.85米,残高2.05米,厚40厘米;第二段残长6.6米,宽4.8米,残高2.1米,后41厘米。
“惜字社”遗址原建有正屋、西屋、庭院,夯土墙。正屋原有石刻匾额“惜字社”和石刻楹联“到处有天机流水 高山随俯仰 此间无俗客 方巾野服即神仙”,落款“道光乙巳(1845)秋月上浣 畅卿黄琛题”。“惜字社”应是鲍俊与文人名士相会雅聚之所。“惜字社”活动产生于汉代,成为爱惜字纸,尊孔尚儒的文化传统。